密封失效原因分析及改造措施
我公司接手一臺化工泵,從該泵歷次機械密封失效情況看,介質側密封的波紋管內表面有結焦且較為嚴重,端面有明顯的白色小點,呈圓周分布。從此表征,可以初步判斷:介質側密封工作環境溫度偏高,密封端面液膜有汽化現象。機械密封密封面在正常的工作狀態下,摩擦副之間應該存在完整的液膜。但由于密封面處產生大量的摩擦熱會導致密封面溫度升高,根據密封理論,機械密封密封面間液膜呈全液相或全汽相時,密封的工作狀態穩定;否則,密封的工作狀態不穩定。密封處于全汽相時,密封面間的摩擦系數高,磨損量大,密封使用壽命較短。對于芳烴密封,針對其芳烴自身的物理性質,我們希望機械密封端面工作在全液相,即汽相體積比α=0.根據汽相體積比的定義:密封面間隙內蒸汽體積流量Vg與總體積流量Vf之比,或蒸汽流通體積Ag與總流通面積Af之比。
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,對于芳烴類機械密封,設計的關鍵在于如何控制密封面間液膜的相變半徑RB,使之盡量趨近密封面內徑R1,從而使汽相體積比α趨近于零。影響RB的因素主要有密封面的導熱率、密封面間摩擦力、密封結構、密封的輔助措施(沖洗、冷卻、加熱、背冷)等。
密封時應選擇導熱率高的材料作為摩擦副組對材料,如碳化鎢的導熱率λ=96W/m.k,碳化硅的導熱率λ=151W/m.k等,載荷系數K盡量接近介質的膜壓系數,使介質作用在密封面上的力盡量小,從而減少介質壓力波動對密封面間液膜的影響;加強密封的外部冷卻,使密封的工作環境溫度遠離介質的沸點溫度。
根據以上原則,對該泵密封進行重新設計:密封的結構形式仍選用串聯式雙端面波紋管密封,組對材料選用SiC/M.我們只對介質側密封進行校核。選取載荷系數K=0.75,彈簧比壓P彈=0.183MPa,密封面內徑φ1=122mm,外徑φ2=128.5mm.基本形狀環的傳熱效率曲線效果檢驗改造后通過現場工業運行,使用情況大為改善,目前國產密封使用壽命已超過4000小時。不僅為企業節省大量的檢維修費用,同時也提高了國內密封廠家的設計水平,對振興民族工業意義深遠。
芳香烴是指含有苯環的烴類有機化合物,苯具有特殊的穩定性,一般不易發生加成反應。但在特殊情況下,芳烴也能發生加成反應,而且總是三個雙鍵同時發生反應,形成一個環己烷體系。如苯和氯在陽光下反應,生成六氯代環己烷。只在個別情況下,一個雙鍵或兩個雙鍵可以單獨發生反應。